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科技創新(九十六): AIOT產業-未來 20 年台灣最好的合作夥伴是印度!三個理由告訴你為什麼?

台灣在今年宣告進入「AI 元年」,科技部也提出了「五大人工智慧策略」,加上正在進行的亞洲矽谷計畫,讓台灣的工研院 IEK 在最近的「眺望~2018 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提出了以 AIoT(AI+IoT)為主軸。




而在 11 月 9 日 Google 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在人工智慧年會中更指出,台灣要進行的是跨域整合:智慧醫療、智慧照護、智慧製造、智慧汽車是好的方向;因為隱私問題,人工智慧在終端設備(如手機)的應用也是台灣半導體業的機會。其中智慧汽車因為台灣法律跟台灣沒有世界知名的汽車品牌問題,讓台灣廠商的商機集中在汽車零組件;而智慧醫療+照護,智慧製造、人工智慧在前端設備(如手機)的應用的確是台灣的接下來的利基。

中國在中國製造 2025 與互聯網+政策的驅使,製造業日益強大,加上本來就很強悍的軟體業,在 AIoT 上的實力超過台灣已經是現在進行式。而台灣的南向政策,原來屬意的東南亞國家,好幾個也因為一帶一路的關係與中國結盟,讓台灣的對外發展遇到了一些阻礙。但沒有參與中國海上絲路的印度,從三大面向可以看出,它在 AIoT 時代可以有跟台灣有非常好的合作。

首先,印度的軟體工業(包含人工智慧)很強,所缺的是硬體能力,而台灣硬體設計與製造很強。而在未來的人工智慧在硬體端的應用會偏向 ASIC(Application Specified IC 應用特製積體電路,例如 iPhone X 的 A11 Bionic)應用,也就是透過硬體加速器讓人工智慧軟體指令加速,更快完成運算。而要達成這點,需要設備端軟硬整合的緊密合作,印度強大的人工智慧軟體設計實力,正好可以成為台灣這方面的軟硬整合的國際合作夥伴。

其次,印度現在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人口大國,也將在 2030 年人口數超越中國,是很大的市場。未來的智慧製造時代,因為少量多樣的趨勢,而且透過智慧裝置做硬體製造成本都不高,靠近市場生產反而更能達到少量多樣且划算的目的。接下來而中國的本土品牌越來越強,美國歐洲開始把工廠移回當地,台灣在這幾大市場的產品佔有率只怕越來越差。反而是硬體製造能力不強的印度,對台灣是很適合的產品設廠製造輸出的市場,由宏碁、鴻海跟華碩都已經在佈局印度可以看出。在今年十月的電子展時,印度電子資訊科技部次長 Ajay 就曾跟貿協會長黃志芳表示歡迎台灣廠商到印度設廠。

最後一點,印度的人均壽命現在是 65 歲,預計 2030 年會到 70 歲,所以老年照顧與醫療也是很大的市場。除了中國之外,印度也很需要很好的醫療技術,台灣在這個部分是亞洲第一,跟印度的合作其實是很大的商機。而印度有廣大的人口,可以取得的基因樣本數也相對多,台灣醫界如果能跟印度官方合作做基因序列大數據分析後的精準醫療,對台灣和印度是互惠。

就如前面所言,印度大量人口形成的廣大市場,願意跟台灣合作的意願,以及以強大的人工智慧軟體跟台灣的硬體 IC 設計能力的整合潛力,其實是接下來 20 年的 AIoT 的時代最好的合作夥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ESG綠色轉型實戰(十五):海洋大學林翰佳教授教農企業以天然成分的草本炭方替代抗生素強化魚蝦豬雞生長力

  YouTube 影片 Apple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KKBox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文字稿摘要: